新京報訊(記者秦勝南)1月8日,據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官網消息,2023年食品安全與健康十大熱點已發(fā)布,涉及引發(fā)安全爭議的阿斯巴甜、“羊肉摻假”、反式脂肪酸、“防猝死套餐”等多個熱點。

熱點一:阿斯巴甜——安全性引發(fā)熱議


解讀專家:陳君石,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


阿斯巴甜是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以及很多國家和地區(qū)政府批準使用的甜味劑。IARC(國際腫瘤研究中心)和JECFA(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wèi)生組織下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兩個報告對阿斯巴甜致癌性證據的評價是一致的,都認為阿斯巴甜的致癌證據有限或不足。我國居民阿斯巴甜攝入量遠低于目前國際普遍采用的每日允許攝入量,健康風險很低。消費者需理性看待阿斯巴甜,不必過于恐慌。


熱點二:預制菜——預制容易預知難


解讀專家:單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預制菜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湖南省農業(yè)科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胡小松,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名譽副理事長、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預制菜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農業(yè)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yǎng)工程學院教授。


預制菜是多種類別食品的商業(yè)性統(tǒng)稱,現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體系已基本覆蓋。預制菜陷入風波凸顯行業(yè)與消費端的溝通有待加強。當前,亟須凝聚共識,明確邊界,梳理不同類別預制菜產品的管理原則;依靠科技創(chuàng)新,增強預制菜行業(yè)發(fā)展動能;挖掘地方特色菜肴并形成品牌,打造差異化競爭的各具優(yōu)勢的發(fā)展格局;并加強消費者溝通,助力消費信心重建。


熱點三:母乳低聚糖(HMOs)獲批——法規(guī)激活嬰配新賽道


解讀專家:孫寶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北京工商大學教授。


母乳低聚糖(HMOs)是母乳中含量第三的固體成分,在支持嬰幼兒等人群的特征腸道菌群建立和免疫等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在嬰幼兒配方等食品中添加HMOs有利于改善嬰幼兒等人群的營養(yǎng)健康狀況。迫切需要加快HMOs在嬰配粉等中的應用,同時要加強HMOs的科研支撐,并推動更多種類的HMOs在我國落地應用。


熱點四:醬香拿鐵——跨界聯名火爆出圈


解讀專家:盛軍,云南農業(yè)大學原校長。


醬香拿鐵是一次品牌、文化與行業(yè)的跨界融合,既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又創(chuàng)新“食尚”和潮流??缃缛诤鲜莿?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嘗試,但創(chuàng)新跨界要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不能“越界”,一定要遵循相關標準和規(guī)定,確保產品質量與安全,維護好消費者權益。


熱點五:“羊肉摻假”事件再現——食品真實性咋保障?


解讀專家:陳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食品真實性與溯源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


食品真實性已成為新征程上食品安全的焦點問題和重要內容,是食品安全治理工作重頭戲。食品真實性需要全球“共建共治共享”,亟待不斷增強保障食品真實性和打擊食品摻假使假的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食品真實性監(jiān)管治理的水平。


熱點六:保健食品新功能——制度“破冰”賦能產業(yè)創(chuàng)新


解讀專家:謝明勇,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南昌大學食品科學與資源挖掘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


發(fā)布實施的24項保健食品功能聲稱與《保健食品新功能技術評價實施細則(試行)》構成了我國現有保健食品功能聲稱管理制度24+的有機整體。它是基于保健食品行業(yè)20余年的應用實踐,可推動保健食品新功能及產品研發(fā),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


熱點七:反式脂肪酸被“拉黑”——走出消費誤區(qū)先要科學認知


解讀專家:王興國,江南大學食品學院教授。


反式脂肪酸是不飽和脂肪酸中的一種,具有天然和加工兩種來源。盡管長期過量攝入反式脂肪酸對健康有害,但我國居民膳食中攝入量水平較低,風險可控,消費者無須過度擔憂。從全球范圍來看,消除加工來源的反式脂肪酸是必然趨勢,應通過不斷加強科技創(chuàng)新,提升消費認知,保障人民健康。


熱點八:“防猝死套餐”走紅——別讓智商稅收割“脆皮年輕人”


解讀專家:馬冠生,北京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系主任、教授。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過度運動是導致猝死的重要誘因?!胺棱捞撞汀敝械臓I養(yǎng)物質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和健康效應,但是,并沒有證據表明具有預防猝死的作用。保健食品不是藥品,不能宣稱具有疾病預防和治療作用。建議消費者合理膳食,踐行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健康素養(yǎng)。同時建議相關部門繼續(xù)加強開展廣泛、深入的科普宣傳。


熱點九:數字標簽試點——讓食品標簽看著更方便


解讀專家:李寧,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主任。


數字標簽是一種通過二維碼等形式,展示食品標簽信息的新方式。行業(yè)應合力加速標簽數字化的進程,迎著數字化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浪潮,讓消費者接收到更清晰、全面的食品標簽信息,最終將數字標簽作為一種常態(tài)化的標簽載體,在更多的領域得到應用和推廣。


熱點十:沙門氏菌——致病微生物需重點防范


解讀專家:劉秀梅,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名譽副理事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原食品安全首席專家。


沙門氏菌是全球普遍關注的食源性致病菌,因污染肉、蛋、果蔬和乳制品等引起人的胃腸道疾病,腹瀉嚴重可導致脫水甚至死亡。沙門氏菌主要來源于人和動物的腸道、水源和生產加工環(huán)境以及儲運和加工過程的交叉污染。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應執(zhí)行良好衛(wèi)生操作規(guī)范,加強過程控制。餐飲從業(yè)人員和消費者更要認真執(zhí)行“食品安全五要點”,把好食品入口的最后一關。

編輯 祝鳳嵐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