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廣州打響“認房不認貸”的“第一槍”后,近3天,多個城市相繼官宣落地“認房不認貸”政策。


據貝殼財經記者不完全統(tǒng)計,截至9月1日,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均已表示將落地“認房不認貸”政策,此外,武漢、成都、中山、惠州、東莞以及江蘇省等地也接連宣布實行“認房不認貸”政策,截至目前,總計已有10地出臺這一政策。


在業(yè)內人士看來,“認房不認貸”能直接降低購房者的購房首付和房貸利率,降低購房門檻和負擔,利好賣舊買新的改善性需求以及異地置業(yè)需求的釋放,特別是北上廣深全部落地“認房不認貸”政策,政策意義較強,有望帶動整體樓市回暖。


不過,也有購房者擔心,樓市交易量活躍后,是否會帶動房價上漲,特別是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貝殼財經記者在采訪專家中了解到,“認房不認貸”政策帶來的樓市成交量回暖還不足以帶動房價上漲,但可以讓房價企穩(wěn)。


嚴躍進則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認房不認貸”政策落地后,市場交易量會回升,但老百姓也擔心,市場活躍是否會帶動房價上漲,特別是一線城市,其實,我認為不必過于擔心,因為現在老百姓買房更理性了,房價也難有大幅上漲的空間,更多是維持穩(wěn)定。


10地已官宣“認房不認貸” 降低購房門檻、成本


近3天,樓市迎來了久違的積極“氣息”,就在市場紛紛猜測曾經“高傲”的一線城市是否會落地近期一系列樓市新政的時候,8月30日,廣州一馬當前,成為官宣“認房不認貸”的首城,當天晚些時候,深圳也發(fā)布了這一政策。


僅僅2天后的9月1日,上海、北京接連發(fā)布通知,稱居民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申請貸款購買商品住房時,家庭成員在本市名下無成套住房的,不論是否已利用貸款購買過住房,銀行業(yè)金融機構均按首套住房執(zhí)行住房信貸政策。


至此,四大一線城市全面實施“認房不認貸”政策,而此前,四大一線城市均執(zhí)行認房認貸政策。


政策落地一線城市后,將直接降低購房者的首付比例。貝殼財經記者以默認貸款結清狀況,且購買的是普通住宅為例,無論是外地有1套房后,再在居住的一線城市買房,還是在一線城市當地換房,北上廣深的首付比例相較新政落地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幅度分別為25%、15%、10%及20%。


以上海為例,此前,上?!罢J房又認貸”,首套房普通住宅首付比例為35%,非普通住宅首付比例則為40%,二套房普通住宅首付比例為50%,非普通住宅首付比例則為70%。


如果按照原來的政策,購房者在家鄉(xiāng)購房且有貸款記錄后,再想在上海買房則要執(zhí)行二套房的標準,付5成首付,而在新政策下,即便購房者已在其他城市有房且有貸款記錄,但在上海無房,也算是首套房,購買商品住宅僅需35%的首付,相當于首付比例下降了15%,對于上海本地的換房者而言也是如此。


諸葛數據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王小嬙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一直以來,一線城市的調控政策難以松動,而一線城市又是全國政策的風向標,其發(fā)布“認房不認貸”政策,大幅改善了市場預期,提振當前的市場活躍度,進而帶動全國樓市的企穩(wěn)?!耙痪€城市憑借豐富的產業(yè)配套,購房需求相對旺盛,但由于購房門檻較高,需求難以釋放,新政落地后,‘賣一買一’的貸款客戶及本地無房,外地有過貸款記錄的客戶,可按照首套房資質買房,降低其購房成本,有利于釋放這部分客群的需求?!?/p>


除了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外,中西部熱點城市如武漢、成都等也紛紛宣布實行“認房不認貸”,此外,中山、惠州、東莞以及江蘇省等地也發(fā)布了相關政策,利好當地樓市成交的活躍。


政策落地的背景是市場供求關系生變 西安、長沙、合肥等地未出臺新政


各地發(fā)文落實“認房不認貸”,是落實8月25日住建部、央行、金融監(jiān)管總局印發(fā)《關于優(yōu)化個人住房貸款中住房套數認定標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的具體體現。


當時,《通知》便明確提出,居民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申請貸款購買商品住房時,家庭成員在當地名下無成套住房的,不論是否已利用貸款購買過住房,銀行業(yè)金融機構均按首套住房執(zhí)行住房信貸政策,此項政策作為政策工具,納入“一城一策”工具箱,供城市自主選用。


其實,認房、認貸主要用于銀行發(fā)放貸款時評判首套房、二套房的標準,認房是認所在城市的房子,認貸是認全國的房貸,不過,全國各地執(zhí)行的標準并不一樣,其中,認房又認貸最為嚴格,只要在全國有過貸款記錄,再次申請貸款時,將按照二套房貸來發(fā)放,而二套房貸利率較高,這并不利于購房者購買改善性住房。


德邦證券研報顯示,過去,“認房又認貸”的限購政策有過多次放松和收緊。比如在2014年時,樓市低谷期,42個限購城市取消限購,只有北上廣深4個一線城市仍維持。2022年以來,隨著市場壓力加大,部分城市也對該政策有所放松。


而在10地接連發(fā)布“認房不認貸”新政后,還有西安、長沙、合肥等城市還未發(fā)文落地這一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認房不認貸”政策出臺的大背景,正如7月2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到的“適應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fā)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適時調整優(yōu)化房地產政策”。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京津冀房地產研究院院長趙秀池此前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房價是供求關系的反映,當前,大部分城市房價不斷下降或反彈乏力,反映出我國住房市場已經供過于求。此外,我國房地產的供求關系結構也發(fā)生了變化,已經進入存量房為主的階段,二手房市場成為市場的主力。


的確,根據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數據,7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新房和二手房銷售價格環(huán)比上漲的城市分別有20個和6個,比6月份分別減少11個和1個。


從新房來看,7月份,一線城市新房銷售價格環(huán)比連續(xù)兩月持平,其中,北京、上海環(huán)比分別上漲0.4%和0.2%,廣州、深圳環(huán)比分別下降0.2%和0.6%;二線城市新房銷售價格環(huán)比由6月的持平轉為下降0.2%;三線城市新房銷售價格環(huán)比下降0.3%,降幅比6月擴大了0.2個百分點。


從二手房來看,7月份,一線城市二手房銷售價格環(huán)比下降0.8%,降幅比6月擴大0.1個百分點,其中,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環(huán)比分別下降0.6%、0.7%、1%和0.9%。二線城市二手房銷售價格環(huán)比下降0.5%,降幅比6月擴大0.1個百分點;三線城市二手房銷售價格則環(huán)比下降0.4%,降幅與6月相同。


樓市政策頻出臺“打組合拳” 成交量回升會帶動房價上漲嗎?


近期,除了“認房不認貸”政策外,央行等部門還發(fā)布了《關于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貸款利率有關事項的通知》,多家銀行跟進,稱將在有關部門指導下抓緊制定具體實施細則,盡快開展利率調整工作。


此外,財政部等三部門也聯合發(fā)布《關于延續(xù)實施支持居民換購住房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公告》,實行換房退個稅政策。


“認房不認貸”政策與其他房地產政策共同打“組合拳”,促進我國房地產市場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


不過,貝殼財經記者也注意到,一系列穩(wěn)樓市政策發(fā)布會后,也有購房者擔心,樓市交易量活躍是否會帶動房價上漲,特別是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


對此,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院長張波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北京、上海二手房成交量必須明顯超過榮枯線以上才有可能拉動房價上漲,比如,上海月度成交量至少在2萬套以上,房價才可能總體上揚,但目前來看,即便政策落地,成交量也很難快速井噴。另外,由于房地產市場的分化,即使“認房又認貸”政策落地,依然是以往成交量靠前的板塊會成為成交的主力,外圍市場熱度回升的難度仍較大,房價分化后,整個市場的房價要上漲就更難了。


嚴躍進也認為,大家不必過于擔心,因為老百姓購房更為理性。王小嬙則認為,一線城市“認房不認貸”政策的落地,短期內對成交量有明顯促進作用,對房價的影響效應相對滯后,但也起到企穩(wěn)的作用。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潘亦純

編輯 徐超

校對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