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于夢兒)5月23日,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在國家企業(yè)信用信息公示系統(tǒng)官網注意到,珀萊雅全資子公司浙江美麗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麗谷”)因虛假宣傳被處罰20萬元。據悉,美麗谷主要負責淘寶、天貓等平臺珀萊雅旗下各品牌的網絡銷售業(yè)務。
根據處罰公告,珀萊雅在抖音、微信微商城、小紅書等平臺上銷售的一款名為“珀萊雅雙抗精華2.0”的產品,宣稱含有2%麥角硫因、1%脫羧肌肽等內容。但根據當事人提供的《產品配方表》,2%麥角硫因、1%脫羧肌肽系指麥角硫因、脫羧肌肽溶液在產品配方中添加的質量百分比含量,而麥角硫因、脫羧肌肽純物質在產品配方中的實際質量百分比含量分別為0.001%、0.1%。
對此,珀萊雅相關負責人表示,珀萊雅雙抗精華2.0的頁面推廣宣稱中部分標注了“2%麥角硫因、1%脫羧肌肽”,實為公司工作人員疏忽,漏標“溶液”二字,非主觀故意引人誤解。公司已第一時間進行了自查自糾,對相關平臺的瑕疵標注進行改正,之后將更精細地把控,確保宣傳措辭的嚴謹性。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珀萊雅雙抗精華2.0是珀萊雅于2021年4月在雙抗精華1.0的基礎上全新升級推出的產品,基于宣傳中的強勁功效及頭部主播帶貨,成為該品牌的“大單品”之一。
“大單品”策略驅動業(yè)績增長,單一產品“雙11”銷售額近1.6億元
放眼知名護膚品牌,均有代表性的產品支撐,例如蘭蔻“小黑瓶”、雅詩蘭黛“小棕瓶”等。明星產品不僅可以強化品牌知名度,還能驅動業(yè)績增長。近些年,珀萊雅的高增長同樣得益于其“大單品”策略的實施。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梳理發(fā)現,珀萊雅于2020年首次在年報中提出“大單品”策略。不久后,“早C晚A”護膚概念爆火,珀萊雅順勢推出“紅寶石”系列產品?!半p抗”系列產品在被“抗糖、抗氧化”護膚理念加持后,成為珀萊雅的又一爆款。
值得關注的是,“大單品”策略對珀萊雅的業(yè)績貢獻尤為明顯。針對2022年業(yè)績大漲,珀萊雅坦言,主要系公司2022年進一步深化“多品牌、多品類、多渠道”策略,持續(xù)深化“大單品策略”,旗下珀萊雅、彩棠、悅芙媞等品牌銷售均實現增長,各品牌線上渠道實現穩(wěn)步增長。
資料顯示,2022年“雙11”期間,珀萊雅雙抗精華及紅寶石精華的組合裝銷售額超1.73億元,紅寶石精華2.0收獲了近1.6億元的銷售額。
“大單品”非首次翻車,曾因“違規(guī)更改配方含量”遭質疑
“大單品”銷售額破億的背后,是高額的銷售費用投入。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在珀萊雅實施“大單品”策略前的2018年至2019年,其銷售費用分別為8.86億元、12.23億元。策略實施后的2020年至2022年,其銷售費用連創(chuàng)新高,分別為14.97億元、19.92億元、27.86億元。
銷售費用不斷攀升,形象宣傳推廣費太過“昂貴”是原因之一。具體來看,2020年至2022年,珀萊雅這部分費用分別為12.26億元、16.73億元、24.2億元,三年下來,僅形象宣傳推廣費便高達約53億元。
事實上,近年來各大新興品牌“重營銷、輕研發(fā)”的做法一直被業(yè)界詬病,珀萊雅也無法獨善其身。從2018年至2022年財報來看,珀萊雅研發(fā)費用分別為5125.09萬元、7460.26萬元、7220萬元、7658.37萬元、1.28億元,研發(fā)費用率分別為2.17%、2.39%、1.92%、1.65%、2%,研發(fā)費用率較低。
與此同時,珀萊雅力推的“大單品”除了這次的虛假宣傳外,之前也曾“翻車”。2022年4月底,珀萊雅“大單品”之一的羽感防曬產品被質疑防曬力不足、違規(guī)更改配方含量、虛標高倍數防曬等問題。隨著輿論發(fā)酵,珀萊雅官方發(fā)表了致歉聲明,該產品在旗艦店下架,引發(fā)大量消費者退貨。同年,珀萊雅部分批次產品還因包裝空隙率項目抽查不合格,被監(jiān)管通報。
編輯 李錚
校對 柳寶慶
封圖 珀萊雅PROYA微博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