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鎳期貨再次出現(xiàn)異動,歐洲交易時段開盤后不久,倫鎳盤中一度拉漲至最高30960美元/噸,漲幅12.6%接近停板幅度,創(chuàng)5月份以來新高,但隨后LME鎳價快速回落至周五收盤價27500美元/噸以下,整個過程歷時不足兩小時。
針對倫鎳當日發(fā)生的極端行情,銀河期貨有色行業(yè)研究員王穎穎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表示,今年3月8日后LME更改交易規(guī)則,取消電子盤前8小時交易,同時設置15%的漲跌停板。近期LME鎳未平倉合約持續(xù)減少,自23萬手減少35%至15萬手左右。市場深度不足,流動性較差,導致少量成交會引發(fā)價格的劇烈波動。
LME持倉數(shù)據(jù)披露顯示,近階段LME鎳市場持倉集中度過高,LME鎳庫存11月14日減少132噸至50172噸,刷新紀錄低位,過低的庫存和過高的市場持倉集中度,使得倫鎳市場存在多頭再度擠倉逼空的風險。
華泰期貨有色團隊認為,全球精煉鎳顯性庫存仍處于歷史低位,低庫存與低倉單狀態(tài)下鎳價上漲彈性較大,容易受資金情緒影響,而且鎳后期可能還會受到俄鎳供應和印尼鎳出口政策的不確定性因素影響。
中信建投期貨高級研究員王彥青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表示,當前LME鎳逼倉風險依舊在高位,突然消息極易刺激鎳價的大起大落。從后市來看,純鎳低庫存繼續(xù)給市場帶來逼倉擔憂,鎳價高波動狀態(tài)仍將持續(xù),但在經濟放緩的背景下,鎳供應整體已趨于過剩,后市鎳價向下回歸仍是大概率事件。
倫鎳期貨多空力量階段性失衡
今年以來,倫鎳走勢屢次出現(xiàn)極端行情,2022年上半年倫鎳逼倉事件也引發(fā)了投資者廣泛關注,2月底至3月份,受地緣局勢影響,以俄鎳為首相關資源品貿易受限,導致倫鎳期貨多空力量階段性完全失衡,多頭乘勢加碼推動倫鎳期貨上演歷史罕見的逼倉大戰(zhàn)。
逼倉行情導致今年3月到4月份全球鎳現(xiàn)貨市場的交易一度大面積癱瘓,對全球鎳行業(yè)的上下游產生深遠的影響,動搖了全球貿易中LME鎳價過去的絕對定價權。
進入下半年以來,海外有色價格一度得以回歸修正,隨后宏觀預期改善進一步接續(xù)了市場漲幅,為大類資產價格反彈提供了相對溫和的宏觀環(huán)境,其間倫鎳價格波動被放大。
國信期貨研究咨詢部主管顧馮達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表示,從今年以來頻繁出現(xiàn)的LME有色價格異動來看,全球市場投資者、實體產業(yè)鏈乃至監(jiān)管機構都應更多反思和啟示。
以LME為代表的海外期貨衍生品市場存在極大風險管控的缺陷,多年來頻繁出現(xiàn)大型機構聯(lián)合體利用行業(yè)地位和輿論優(yōu)勢操縱海外期貨價格以達到獲利目的,在國際市場上也常見大戶操縱市場而被狙擊的情況,而同時市場參與者不能寄希望于LME這樣海外交易所有著永遠完美不出錯的交易方案和市場監(jiān)管。
倫鎳異動對內盤影響有限,滬鎳話語權將越來越重
反觀國內上期所滬鎳走勢,11月15日早盤滬鎳主力合約(NI2212)以207880元/噸開盤,最低下探至204700元/噸附近,上午交易時間滬鎳整體走勢平穩(wěn)。
王穎穎指出,雖然倫鎳盤面振幅巨大,但近期LME倫鎳和滬鎳走勢相對獨立。隨著交易者進一步降低LME鎳市場的參與度,LME鎳價的指引性越來越弱。而國內上期所滬鎳可以正常交易,面臨的政策風險也少,隨著產業(yè)格局和結構的變遷,滬鎳的話語權也將越來越重。
顧馮達認為,當前我國鎳期貨市場規(guī)模位居全球第二位,2021年我國上期所鎳交易量、實務交割量均居全球前列,成為僅次于倫敦的“第二極”,同時上海鎳價格能更多地反映國內以及亞太地區(qū)供需,可作為部分中資企業(yè)鎳相關產品貿易基準價廣泛應用于相關產業(yè)鏈上下游。
對于國內期貨監(jiān)管和經營機構來說,大宗商品人民幣計價面臨的障礙之一是交易量大,但影響力有限,應當認識到中國期貨力量要成熟需放眼全球并著眼國內大市場,一方面積極主動做好對內外關聯(lián)較強品種的潛在大戶操控、軟逼倉的措施管控,另一方面應認識到海外衍生品市場頻頻失控之下,應加大國內產業(yè)風險管理培訓及自我定價的推廣,以避免中資企業(yè)和相關機構再度陷入類似“倫鎳異動”所帶來的極端交易風險與困境。
對于后續(xù)鎳市場的走勢,王彥青指出,近期金屬市場整體有所回暖,宏觀面的支撐亦有所加強。一方面,美國CPI不及預期打壓美聯(lián)儲未來加息幅度,另一方面國內政策邊際放松也利于消費端。不過,產業(yè)層面反饋并不積極,在鎳價高企的背景下,下游采購意愿持續(xù)弱化。
王穎穎認為,鎳的新能源鏈條目前維持了供不應求的狀態(tài),不銹鋼鏈條則需要關注鋼廠利潤和生產的情況,鋼廠虧損產量可能不及預期。純鎳自身高價抑制下游消費,現(xiàn)貨出貨困難,疊加前期進口到港,預計升水進一步回落,月間價差也繼續(xù)收窄,進口虧損進一步擴大。
LME庫存降至5萬噸附近,已是歷史低位,國內庫存雖然上周小幅增加但絕對水平也在低位。低庫存高升水下,短線鎳價仍然是偏強走勢,突破上行后高看一線,下一阻力位在22.5萬元/噸附近。
五礦期貨有色分析師吳坤金指出,不銹鋼社會庫存去庫,短期需求偏強現(xiàn)實仍將驅動鋼廠增產,關注鋼廠增產后下不銹鋼基本面變化預期影響。新能源端預計硫酸鎳月產量維持高位,精煉鎳原料進口需求維持,關注旺季電動車終端需求增長的預期波動。整體而言,精煉鎳供需基本面持續(xù)超預期驅動有限,但低庫存和海外產業(yè)政策因素仍支撐價格。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張曉翀
編輯 陳莉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