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劉歡)6月6日,新京報記者獲悉,海關總署新一批全國未準入境食品化妝品信息顯示,4批次喜馬拉雅粉鹽風味海苔未準入境,原因系喜馬拉雅粉鹽(食用鹽)不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
2025年4月未準入境的食品信息顯示,4批次喜馬拉雅粉鹽風味海苔未準入境。圖/海關總署官網截圖
具體來看,4批次不合格喜馬拉雅粉鹽風味海苔均產自泰國,貿易公司為廣州恒俞食品有限公司。資料顯示,喜馬拉雅粉鹽(也稱“玫瑰鹽”)是一種天然巖鹽,主要產自巴基斯坦的喜馬拉雅山脈鹽礦,因含有鐵、鎂等礦物質而呈現(xiàn)粉紅色。
對于上述不合格產品,海關總署解釋,喜馬拉雅粉鹽(食用鹽)不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記者查詢資料發(fā)現(xiàn),根據我國GB 2721-2015《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用鹽》及GB/T 5461-2016《食用鹽》的規(guī)定,食用鹽的感官指標要求為,色白(白度≥45)、味咸、無異味、無明顯與鹽無關的外來異物。按照該表述,上述未準入境食品中含有的喜馬拉雅粉鹽的確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也不屬于國內食用鹽范疇。
值得關注的是,新京報記者此前調查“玫瑰鹽(喜馬拉雅粉鹽)”市場時注意到,電商平臺還有不少商家售賣“玫瑰鹽”,且宣稱其富含多種營養(yǎng)元素,6月6日,新京報記者在部分電商平臺仍可以搜索到“玫瑰鹽”產品??菩攀称放c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鐘凱表示,按照目前相關標準,正規(guī)貿易進口的“玫瑰鹽”只能作為工業(yè)用鹽來銷售,不能作為食用鹽。但如果是通過跨境電商渠道購買的可食用“玫瑰鹽”,消費者可以買來自用,但不能進行二次銷售,如非跨境電商銷售的“玫瑰鹽”若宣稱可食用則屬違法。
對于其營養(yǎng)功效,中國農業(yè)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yǎng)工程學院教授范志紅曾解釋,“玫瑰鹽”的確富含鎂、鈣、鐵和硅等元素,但人們的食鹽攝入量有限,依靠食用玫瑰鹽來補充營養(yǎng)元素效果微乎其微。食品科普學者云無心也表示,“玫瑰鹽”所謂的“附加”功能大多是營銷噱頭,由于我們日常鹽的攝入量有限,它并沒有太多補充鎂、鐵等元素的功效。
國內權威科普平臺“科普中國”文章指出,食鹽主要成分都是氯化鈉,“網紅鹽”實為雜質較多的粗鹽。其次,《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議每日食鹽攝入不超過5克,從食鹽中攝入的微量元素極其有限,反而通過科學搭配日常膳食,人們能夠更有效獲取鈣、鎂、鉀等必需營養(yǎng)元素。
編輯 唐崢
校對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