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車展正在如火如荼地召開,各大車企紛紛登臺秀肌肉,各種新車紛至沓來,一些高管也自帶流量,讓場館變得熱鬧非凡。
車圈高管是否要走向公眾,嘗試把握流量?企業(yè)對于資本市場如何推進?車市新車價格不斷下降,企業(yè)又將如何應對?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在車展期間采訪了阿維塔科技總裁陳卓。在陳卓看來,阿維塔要用長期的價值來穿越短期的波動,還要立足在打造高端品牌,定住30萬-40萬元的價格帶;目前阿維塔的估值已接近200億元,或將于今年下半年啟動C輪融資。此外,陳卓認為高管參與到社交平臺之中,可以讓高管和用戶走得更近,更好地感知市場的溫度。
阿維塔總裁陳卓 圖/企業(yè)官網
下半年有4款新車開售,預期交付目標8.4萬輛
新京報貝殼財經:阿維塔計劃2024年銷量目標要同比提升3倍,要如何達成?預期下半年發(fā)布的增程式產品助力會有多大?阿維塔為了銷量提振會不會進行降價?
陳卓:銷量跟我們產品投放、渠道息息相關。去年下半年我們擴充了阿維塔門店,大概120家門店,今年還會再次擴充120家門店,今年年底我們門店預計會達到470-500家左右。今年下半年是有4款產品在渠道同時開售,預計銷售承載力應當能承載。
到2023年年底我們有不少的訂單,同時增程式市場容量也比較大,預計比電車大3-4倍。我們自己的銷量目標是同比翻倍,因為新車上市時間集中在4季度,預期交付8.4萬輛有希望,也有難度,我們會努力完成目標。目前1季度我們已經交付了1.5萬輛新車。
價格方面,阿維塔還是要用長期的價值來穿越短期的波動,還是要立足在打造高端品牌上。所以對于我們這兩個產品站住30萬-40萬的價位帶,是非常重要的目標。所以大家也可以看到我們這次阿維塔11起售價仍然在30萬元以上,并再次提升了產品力,對產品進行了升級增強。
新京報貝殼財經:很多車企高管參與到社交平臺的互動中,你們如何看待這一變化?
陳卓:我們覺得高管開通微博、參與直播不是純粹為流量和銷量。我們朱華榮董事長也提到,汽車這個產業(yè)實際上有點腐朽。隨著新勢力、ICT企業(yè)進入后,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和用戶之間似乎通過互動有了成績上的進步。
通過與用戶互動能夠感知到用戶的需求,感知到他情緒變化,感知到各種各樣市場流動。以前的汽車高管,都被經銷商銷售門店、服務店、各個部門阻隔,廠家離用戶還很遠。但是通過互聯(lián)網,企業(yè)高管可以直接感受用戶。
我相信雷軍的影響力,對企業(yè)經營而言,有活力的市場化是非常重要的。真正走近用戶,得到用戶一手信息,建立廣大的連接,這對品牌長期經營價值更大,我是這么理解的。
積極爭取IPO,年內完成C輪融資
新京報貝殼財經:目前阿維塔估值如何,對于資本市場有什么規(guī)劃?
陳卓:我們目前的估值接近200億元,今年會做C輪融資,預計在今年下半年完成。但我們沒有給IPO定下具體的時間線。IPO對我們來說一個是解決融資來源的問題,但更多是想通過IPO,通過上市若干管理要求來完善整個企業(yè)治理架構,讓它更加合規(guī),讓它更加規(guī)范。
所以IPO具體時間并沒有設限,根據銷量根據市場情況來靈活考量。
新京報貝殼財經:2023年阿維塔虧損30億,相比其他新造車品牌低很多,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陳卓:阿維塔的模式決定它虧得相對其它品牌稍微少一些。
因為CHN(長安、華為、寧德時代)這個商業(yè)模式最初設計讓阿維塔完全以輕量化的汽車廠商運營模式來運營。你比如說阿維塔沒有達到30萬臺規(guī)模經濟前,我根本不需要投工廠,長安的工廠也好,采購鏈也好,管控體系也好,都給我們足夠的賦能,讓我可以以很低的成本進行生產,量有波動的時候還能有其它柔性工線等等。華為跟我們也是各自投入的先期開發(fā),后期收益大家共享,寧德時代還是我們第二大股東,這樣商業(yè)結構決定阿維塔的投資,不用像其它的新勢力品牌一樣,幾十個億,上百億去造工廠。
大家可以回過頭來看阿維塔的效益,同時阿維塔也在做變革。比如說渠道,我們把自營轉成他營,也是要盡可能輕。最開始阿維塔品牌出來,沒人敢投,經銷商沒人愿意投,你只有一臺車,這樣渠道支撐喂不飽,所以我們自建了全國200家門店,現(xiàn)在內部正在做調整和轉換,更多轉成他營,在渠道模式上輕。一部分正在轉,我會保留一部分的自營,更多轉成他營,渠道更輕,這使我成本可以相對更低。
第三,阿維塔三輪融資融到80億左右,現(xiàn)在賬上現(xiàn)金十幾個億,我們把前面融的錢投在產品開發(fā)上,大家看到這種產品投入和開發(fā)速度,這兩年我們投放市場應該是4款車型,到今年年底,算上雙動力是8款車型,我們這種投資的效率或者投放速度應該是目前市面上沒有看到的,也正展現(xiàn)了我們選擇差異化策略后的成績。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白昊天
編輯 陶野
校對 付春愔